当前位置: 信息公开 > 脱贫攻坚 > 县市工作 > 昭觉县
开办农民夜校 更新思想观念 推出五项改革

昭觉县脱贫攻坚驶入“快车道”


来源:四川经济日报 时间:2017年05月04日 点击率:打印】【关闭

  四川经济日报5月4日讯(张敏 阿克鸠射 记者 胡智) 近日,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跃进社易地移民搬迁点,76岁的阿支所尔、57岁的莫色子打和村里的5个篾匠手艺人一起,为每户新居的菜园地编织栅栏。

 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,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,当地困难群众住上了好房子、养成了好习惯、发展了好产业,物质生活及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。

  农民夜校

  助推“四个好”建设

  从县城出发,驱车沿着平坦的通乡油路向东南方向行驶50多公里,便来到日哈乡。

  据乡党委书记阿尔阿勒介绍,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,全乡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,依托贫困群众住上安全住房、马铃薯种植、养羊合作项目为载体,大力推进“四个好”建设,10个村都开办了“农民夜校”。

  “我们村有三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,分别是17户、8户和5户,去年9月开始动工,今年3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。”日哈乡日哈村村支部书记吉足拉一告诉记者,通过“农民夜校”学习,村民的致富意识在一天天增强。

  去年7月份,在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,昭觉县首个“农民夜校”挂牌授课。之后,全县各乡镇纷纷开办“农民夜校”,利用晚上、农闲等时间开展脱贫培训,帮助当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、坚定脱贫信心,掌握农业技术、提高劳动技能。

  更新观念

  养成好习惯好风气

  2015年底,昭觉县从县级机关单位(部门)、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派2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脱产担任“第一书记”。戴自弦到呷古洛吉村抓的第一个“扶贫项目”,就是引导当地村民搞好生活卫生。

  据介绍,呷古洛吉村属高寒山村,平均海拔2400米,有农户125户、415人,其中建卡贫困户71户、222人,全村农户常年基本上以洋芋酸菜汤为主食,属于极度贫困村。

  两年来,戴自弦坚持吃住在贫困户家里,在全面掌握了村情户情的基础上,实施了“三个一”计划:一是一条石板路,整治个人和环境卫生。坚持每天早上通过高音喇叭通知打扫环境卫生,烧水洗脸洗手,穿干净衣服,每星期进行卫生督促检查,切实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;二是一群猪鸡鸭,要逐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。秉持“穷不离猪,富不离书”这一兴家哲言,动员户户养殖3头猪、10只以上鸡鸭,培育养殖大户,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;三是一分菜园地,激发群众致富奔康的热情。户户围建一分以上菜园地,种植青菜、白菜、蒜苗、葱葱等经济作物,达到丰富村民日常生活的目的。

  2016年,昭觉县委、县政府为协调推进“物质脱贫”和“精神脱贫”,启动了“四个好”(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、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)达标创建试点工作。同时,从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抓起,开展“三建四改六洗”(建庭院、建入户路、建沼气池,改水、改厨、改厕、改圈,洗脸、洗手、洗脚、洗澡、洗衣服、洗炊餐具)活动。

  截至目前,全县已修建公共厕所153个,新建、改建家庭厕所10582个,浴室2971个。并在新建的彝家新寨中修建浴室,配备太阳能热水器,发放彝家寨“四件套”540套,文明新生活“二选一”电视机215台、太阳能554个。

  五项革命

  向陈规陋习说“不”

  为防止群众在办理红白喜事方面形成互相攀比的陋习,造成铺张浪费,昭觉县在全县实施了“五项革命”,即红白事宜革命、生活用能革命、厕所文化革命、餐饮习俗革命、个人卫生革命。

  为推进改革,昭觉县克服财政资金紧缺的困难,全年挤出577万余元为全县各村发放了炊餐具,着力改变彝族群众红白事宜用餐习俗、高额婚嫁礼金等陈规陋习,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等形式,调动群众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引导群众用炒菜代替坨坨肉,改变手抓肉和共用餐具的习惯。2016年,该县共为271个村发放了炊餐具,为836个社培训了1672名乡村厨师,修建公厨226个,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干部主动介入,推进厚养薄葬、治理高价彩礼。

  目前,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,昭觉全县已评选出2.7万户“四个好”家庭户,评选出第一批县级“四好村”47个,其中拟申报州级“四好村”20个,申报省级“四好村”10个。计划到2019年,全县80%以上的村创建州级“四好村”,60%的村创建省级“四好村”。

  此外,在脱贫攻坚进程中,昭觉县狠抓路、水、电等基础设施建设,仅2016年就实施完成国省干线道路改造230公里,占全州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总里程的三分之一;自筹资金实施了259公里村级道路硬化工程,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,并为今后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