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,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我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严峻形势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,紧紧围绕“稳定增势、高位求进、加快发展”工作基调,着力“两化”互动、统筹城乡,解放思想、励精图治,深入实施“131”发展战略,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 一、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。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21.45亿元,增长10.7%。其中: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.37亿元,增长4.7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%;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.92亿元,增长28.2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%;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.16亿元,增长3.8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%。人均GDP达到8684元,增长10.5%。三产次比重调整为39:28:33。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。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.33亿元,增长12.5%。其中:一产业增加值4.17亿元,增长4.7%;二产业增加值4.39亿元,增长26.5%;三产业增加值2.77亿元,增长2.4%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.8%,比上年上升0.6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.3%。 居民消费价格增长超缓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(CPI)同比上涨0.5%,其中: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“七升一降”的态势,其中食品类下降0.7%,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.2%,衣着类上涨1.5%,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.6%,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.1%,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.9%,居住类上涨1.7%,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.4%。 二、农业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,全年实现农业总产13.82亿元,增长4.9%。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,经济作物增产增效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64公顷,增长0.2%;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10.07万吨,增长5.2%。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。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,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2402公顷,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巩固。 畜牧业持续发展,渔业生产稳步增长。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.17万吨,增长2.4%,其中猪肉产量1.48万吨,增长3.5%;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,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。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10公顷,比上年增长15.08%;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稳步推进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.93亿元,增长17.7%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个,与上年持平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.2%。 建筑业稳步增长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.99亿元,增长40.6%。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,以重大产业、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,增强投资拉动。年末全县施工项目27个,比上年增加1个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.57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4%。 五、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。在国家扩大内需、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,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.88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3%。其中:批发和零售业32839万元,增长14.0%;住宿和餐饮业15917万元,增长14.9%。 从城乡市场看,城镇市场零售额为3.43亿元,增长15.0%;乡村市场1.45亿元,增长12.6%。 六、交通、运输、邮电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。全县邮电主营业务收入4872万元,增长20.1%。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4489户,增长5.9%;公网电话用户达85978户,增长5.8%;其中:固定电话用户6050户,减少5.7%,移动电话用户79928户,增长6.7%。 七、财政、金融 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.57亿元,增长17.1%,其中: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.15亿元,增长11.5%。公共财政支出14.21亿元,增长9.3%。 金融业稳步发展。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.94亿元,增长10.6%;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.03亿元,增长70.0%。 八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国策,“两基”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。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2所,在校学生数46956人,比上年增加1073人;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6138人,比上年增加912人;专任教师1984人,比上年增加6人。 义务教育成效显著。年末全县小学学校数62所,招生4479人,在校学生35854人,比上年增加311人,其中在校女生15192人,比上年增加149人;学龄儿童入学率99.26%。普通初中学校数9所,招生2437人,在校学生10523人,其中在校女生3168人。 职业教育开拓发展。现有职业中学1所,招生500人,在校学生579人。 科技研究和应用能力增强,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。县级各部门全年共承担省州级科研项目2个。 九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不断发展。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,藏书量2.4万册,农家书屋268个,文化馆1个,乡镇文化站47个。文物保护机构1个。保护单位6处,其中:国家级1处,省级3处,州级1处,县级1处。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,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文化“三下乡”活动、农村电影“2131”工程、“社区文化”活动稳步推进。全年农村电影放映3216场次,电影观众83万人次。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。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800户,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2600户;电视人口覆盖率89.00%,广播人口覆盖率84.99%。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。医疗服务体系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推进,参合农民21.31万人,参合率达96.27%,全年统筹支出医疗费用补助5256.45万元。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8个,病床位522张,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3人,其中执业医师188人。在卫生机构中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,卫生防疫人员43人;乡镇卫生院47个,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1人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。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,举办县级运动会2次;参加省州级运动会2次;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,业余体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。 十、人口 据公安人口统计,全县年末户籍人口30.73万人,增长2.1%。其中:少数民族人口为30.15万人,增长2.2%,占总人口的98.1%;彝族人口为30.12万人,增长2.2%,占总人口的98.0%。全年出生人口4009人,出生率为13.0‰;死亡人口1208人,死亡率为3.9‰。 十一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524元,增长8.8%,人均消费支出12890元,增长8.9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4919元,比上年净增622元,增长14.5%,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774元,增长19.0%。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。全县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2.70亿元,增长3.1%。 社会保障就业事业进一步推进。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.71万人,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.65万人,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31人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06人,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316人,登记失业率3.36%。 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加大。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4673人,保障金累计支出1101.1万元;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5492人,保障金累计支出4623.6万元。全县共有各类福利院、敬老院2个,床位数551张。 注:1.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正式数据以《昭觉县统计年鉴》为准。 2.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 |